緣點旅遊
我們的永續願景
我們相信,旅行不只是看世界,
更是保護世界的一種行動。
緣點旅遊致力於推動環境友善、
文化尊重與社會共融的旅遊方式。
透過與在地社區合作、減少旅遊對環境的衝擊,
我們打造兼顧探索、責任與永續的旅遊體驗。
每一次旅行,都是對地球與文化的愛護與承諾。
💡 願景說明
一、永續發展管理
我們以永續發展為核心,採取以下行動:
- 設立永續發展協調員,負責政策制定與執行。
- 向客戶、合作夥伴及供應商傳達永續發展理念。
- 制定明確的永續發展行動計劃,涵蓋目標、措施與時間表。
- 推行永續採購政策,實現減量與環保目標。
- 建立生態旅遊產業鏈規範與自我檢核機制。
- 確保全體員工理解並實踐永續政策。
- 遵守法規與國際標準,履行永續承諾。
二、內部管理
對員工
我們重視人權、平等與勞工權益,制定以下政策:
- 以人為本,尊重多元,確保公平待遇,提供員工表達意見的管道。
- 制定人力資源政策,規範任用、培訓、薪酬與福祉。
- 遵守勞動法規,簽訂勞動契約,杜絕強迫勞動與童工,打造友善安全的工作環境。
- 建立內部溝通與緊急應變機制,確保管理共識與災害防範。
- 定期培訓員工健康與安全知識,提升其角色認知。
對辦公環境
我們實踐綠色辦公原則,促進環境保護:
- 制定永續採購與資源管理制度,監控能源、採購與廢棄物處理。
- 定期提供員工永續培訓,張貼綠色辦公宣導標語。
- 確保辦公區域的規劃與運營符合法規,維護土地使用與社區關係。
三、合作夥伴
我們與合作夥伴共同推動永續旅遊,採取以下措施:
- 優先選擇具永續認證的旅館與餐廳(如GSTC、環境部認證)。
- 簽訂生態旅遊合作意向書,承諾遵守環境法規、降低碳足跡、尊重在地文化與勞動權益。
- 鼓勵合作夥伴參與永續培訓,提升環境意識。
- 定期評估合作夥伴的永續做法,公開認證名單,強化品牌形象。
- 積極參與公私部門綠色旅遊計畫,與國家森林遊樂區、環境部及綠建築協會合作,推動低碳旅遊與環境教育。
- 聘用受過生態旅遊培訓的導遊,制定行為規範,確保永續目標落實。
四、旅遊活動管理
我們致力於減少旅遊對環境的衝擊,維護社區與自然原貌:
交通
- 縮短遊覽車使用時間,推廣步行導覽與低碳運具。
- 使用符合環保規範的車輛,以高鐵或台鐵為出發點。
- 向客戶推廣永續交通選擇。
住宿與餐廳
- 禁用一次性用品,優先選擇永續認證供應商。
- 定期盤點並增加永續住宿與餐廳合作數量。
- 鼓勵合作夥伴填寫永續問卷,深入了解其做法。
遊覽與活動
- 採小團模式(每團不超過20人),降低環境衝擊。
- 選擇符合永續標準的景點與活動,支持在地生態保護。
- 提供專業導遊,於敏感地區提供指引,宣導尊重文化與環境的行為規範。
導遊與當地代表
- 確保導遊遵守永續政策,定期接受培訓,提升環境與文化知識。
- 向旅客傳遞永續議題與當地價值觀。
- 支付符合或高於行業標準的薪資。
目的地
- 提供不破壞環境、不傷害野生動物的自然體驗。
- 選擇具國際永續認證的綠色旅遊地,如國家公園與綠建築場域。
五、客戶溝通與保護
我們重視客戶福祉與資訊透明,採取以下措施:
- 遵守行銷規範,避免誇大承諾。
- 公開永續承諾與行程資訊,包括價格、認證供應商與旅遊規範。
- 提供完整行程指引,涵蓋交通、環境、文化與安全資訊。
- 鼓勵購買在地永續產品,拒絕野生動物製品。
- 透過網站與社群平台推廣永續理念。
- 依據《個人資料保護法》制定隱私權政策,保障客戶資料。
- 收集客戶回饋,定期檢討滿意度問卷,持續改善服務。
永續旅遊行程
永續旅遊
Sustainable Tourism Cases
緣點旅遊專注於永續旅遊,為個人、企業及團體提供環境友善、文化尊重與在地連結的客製化旅遊體驗。
我們為科技公司設計宜蘭低碳團建行程,融入定向越野、與在地小農合作的農場體驗及永續旅宿,促進員工凝聚力的同時減少環境衝擊;為大學規劃墾丁教育旅行,結合生態導覽、海洋保育活動及與當地原住民合作的文化工作坊,兼顧學習與環境保護;也為家族旅遊團安排特色行程,融入無塑美食體驗、永續溫泉旅宿及在地手作工藝活動,深化文化連結。
緣點以「永續旅遊」為核心,透過低碳行程規劃、與在地社區合作及專業永續諮詢,確保每段旅程兼具探索與責任。選擇緣點旅遊,與我們攜手探索世界,同時守護地球與文化。讓每一次旅程都成為改變的起點。
大自然活動行為規範
行程中如有安排接觸大自然的行程,請遊客務必遵守以下規範
大自然活動行為指的是人類與自然環境互動的各種行為,這些行為可以很簡單,例如在公園散步,也可以很複雜。
例如參與淨灘活動或進行生態研究。這些行為對人類的身心健康都有益處,同時也能提升人們的環境保護意識保護自然環境(沙灘、山林、步道等等):
- 不亂丟垃圾:攜帶所有個人垃圾離開,不要在野外留下任何痕跡。
- 不隨意生火:除非有經過許可且使用合適的場地,否則應避免在野外生火。
- 不破壞植被:不隨意踩踏、攀折植物,避免干擾生態環境。
- 不干擾野生動物:保持適當距離觀察野生動物,不要餵食、追逐或觸摸牠們。
- 不使用化學藥劑:避免使用對環境有害的化學物質,例如清潔劑、殺蟲劑等。
尊重當地文化和社區:
- 尊重原住民文化:了解當地部落的傳統文化,避免冒犯當地居民。
- 尊重當地居民生活:在社區活動時,降低音量,避免干擾居民生活。
- 不購買非法物品:拒絕購買非法取得的文物、紀念品,以免助長非法行為。
- 支持在地產業:優先支持在地農產品和手工藝品,促進當地經濟發展。
其他注意事項:
- 事先規劃:進行戶外活動前,應做好充分的準備,包括了解路線、天氣狀況、攜帶足夠的裝備。
- 結伴同行:偏遠地區或不熟悉的環境,應聽從領隊只示,勿任意自行脫隊,確保安全。
- 遵守規定:進入國家公園、自然保護區等,應遵守相關規定,不隨意進入管制區域。
- 保持安靜:在自然環境中,應保持安靜,避免大聲喧嘩,減少對野生動物的干擾。
- 多用文字或影像記錄:觀察自然時,可以用文字、照片或影片記錄,避免過度干擾或破壞環境。
總而言之,大自然活動行為規範的核心是「除了足跡,什麼都不留;除了攝影,什麼都不取」,也就是說,在享受大自然的美好時,同時也要盡力減少對環境的影響,並尊重當地文化和社區。
野生動植物互動規範
行程中如有安排與動物接觸的活動,請遊客務必遵守以下規範
野生動物互動規範旨在維護生態平衡,保護野生動物的福利,同時也提醒人類在與野生動物互動時,應保持適當的距離和尊重,避免不必要的干擾,共同維護我們珍貴的自然資源。
- 禁止餵食野生動物和遊蕩動物:餵食可能改變野生動物的覓食行為,增加牠們對人類的依賴,並可能導致疾病傳播和族群過度集中,影響生態平衡。
- 本公司不安排動物展演行為:特別是針對保育類野生動物,應避免過度利用,例如表演和與人互動的商業行為,以減少對動物的壓力,避免加劇非法獵捕。
- 維護野生動物棲息地:避免干擾野生動物棲息地,例如在國家公園和野生動物保護區內,應遵守相關規定,避免過度破壞和污染。
- 適當距離和避免干擾:在野外觀察野生動物時,應保持適當距離,避免驚嚇或干擾牠們的自然行為,遵守無痕山林原則。
相關法規:
- 野生動物保育法:主要規範野生動物的保育、利用和管理,包括保育類野生動物的定義、利用限制等。
- 動物保護法:主要規範人類飼養動物的福利,包括禁止虐待、騷擾,也規範動物展演等行為。